赫魯雪娃
• 1964年生
• 蘇聯前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孫女
• 199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 目前擔任美國新學院大學(New School)國際事務教授兼副學務長
• 研究領域為全球媒體與文化、俄羅斯研究、美國政治
過去一年來,有關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陷入艱苦鬥爭(乃至結束政治生命)的預言都變得越來越頻繁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近發表的一篇名為〈普京糟糕的一周〉(An awful week for Vladimir Putin)文章僅僅是其中一例。
但要說正確,仍要首推普京傳記作者兼《紐約時報》記者邁爾斯(Steven Lee Myers)的言論,他曾一再對我說:「普京總會是勝利者(Putin always wins.)」。
也許說「總是(always)」並不十分準確。
2019年俄羅斯經濟預期僅增長1%,因為出口多樣性停滯、大規模資本外逃,以及俄國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Crimea)後,西方制裁而導致的低水準外資流入。結果,導致普京支持率已從2014年7月併吞克里米亞後83%的最高點開始下降。
但61%的俄國人仍然對普京的表現給予正面評價。
多數民主領袖要想得到這樣的公眾寵愛只能是做夢,例如支持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美國人僅不到43%。事實上,川普那些缺乏連貫性的好鬥政策不受歐洲、中國、土耳其和其他國家支持,造就了普京的戰術勝利而助長了聲望。
例如,美國在敘利亞缺乏有效參與已將土耳其推入了俄羅斯的懷抱。尤其是在2015年10月,美國從土耳其東南部撤出了愛國者飛彈,部署這些飛彈是因為土耳其向北約盟國呼籲,抵禦來自鄰國敘利亞的飛彈威脅。2017年,美國提出向土耳其出售愛國者飛彈,但卻拒絕出售底層技術。
因此土耳其轉而與俄羅斯達成了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協定,儘管其北約夥伴國對此倍感憤怒。(除了普京的支持率外,美國自封的交易大師(川普)應當羡慕俄羅斯的談判技巧。)
為報復土耳其購買俄羅斯S-400飛彈系統的決定,美國已經威脅制裁並阻止土耳其獲取F-35匿蹤戰機,同時暫時停止土耳其參與修建該型號戰機的專案。
但土耳其知道,是俄羅斯而非美國在主導敘利亞衝突,並將主導敘國潛在有利可圖的重建計畫,這導致在敘利亞問題上與俄羅斯結盟的吸引力遠超美國。令雙邊關係更上層樓的是,普京和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即將啟動連接兩國的土耳其天然氣管道。
俄羅斯還啟動了與中國的大規模新建天然氣管道專案,該專案橫跨30年,價值4000億美元,而且正在就另一專案進行談判。
在這個問題上,川普政府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其針對中國激烈(但卻自欺欺人的)貿易戰,儘管兩國不久前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仍極有可能繼續)製造了普京有利可圖的機會。
據普京表示,上述管道計畫使雙邊「能源戰略合作從質的方面達到了一個新水準」,並支持向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制定目標所取得的進步,那就是實現2024年(也就是普京總統任期「可能」的最後一年)實現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
也許普京希望這樣的接觸成果可以強化其地位,繼續掌權,無論繼續擔任總統抑或擔任另外一個職位,比如手握更大權力的安全局長。
普京剛剛在與烏克蘭相關的另一個天然氣問題上贏得了勝利,烏克蘭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Naftogas)剛剛收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解決2017年斯德哥爾摩仲裁判決的一筆29億美元的付款。
這筆金融結算其實是兩家企業更大規模交易的組成部分:這是一項從1月1日開始的5年計畫,通過烏克蘭管道將俄羅斯天然氣輸往歐洲,烏克蘭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還同意撤回針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另一場訴訟。
儘管落入普京掌控的恐懼助長了2014年將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趕下臺的抗議活動,並直接導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及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勢力接管烏克蘭東部——但獨自對抗俄羅斯的恐懼更大。
而且因為烏克蘭陷入川普遭美國聯邦眾議院彈劾、以及即將在聯邦參議院受審這一風暴的中心,將美國視為合作夥伴就更加不可靠。
這並不意味著烏克蘭總統澤蘭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將向俄羅斯投降。
他同意與克林姆林宮交換烏東長期戰爭的200名戰俘,這是2019年第2次戰俘交換活動。最近達成的管道協定同樣可以被視為烏克蘭的勝利: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此前一直堅持這份協議僅為期一年,因為它已擁有穿越波羅的海(the Baltic Sea)抵達德國的北溪1號(Nord Stream-1)管道,而且將很快修完北溪2號(Nord Stream-2)。
但俄羅斯談判代表放寬了立場,也許部分希望緩和北溪專案所遭到的抵制。
上述抵制包括2020年美國國防預算規定對參與北溪2號專案的企業實施制裁,因為美國認為北溪2號管線將使俄羅斯擁有對美國歐洲盟國太多的籌碼,而且對參與土耳其溪專案的企業也是一樣。
不僅俄羅斯希望北溪管道取得成功,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購買主德國認為,德國能源政策應當由歐洲決定,而非美國。當一家瑞士承包企業順從地(也許並不情願)停止工作以回應制裁時,德國人立即表示他們會另想辦法儘快完成這項工作。
俄羅斯官員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指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已安排了其他企業隨時準備接手。「沒有什麼值得擔心(nothing to worry about)」,俄國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稱,尤其鑒於與烏克蘭的天然氣運輸協定早已達成。
就像中東和中國一樣,普京知道,歐洲與美國關係的緊張時刻是強化俄國與鄰國地位的理想時機。
普京可能並沒有拯救俄羅斯經濟的長期戰略,但他的油管政治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政策勝利。這種策略可能會給他帶來足夠的聲望,從而使他長期的連勝策略得以繼續。
(原標題為《Putin’s Pipelines to Powe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