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貧窮國家遭受的不是流動性的問題,而是正在轉移的償付能力危機。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吉爾(Indermit Gill)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可以用一句簡潔的口號一言蔽之:「從十億變成兆」。當私人資本在發展中國家翻攪時,很多政府和發展機構看見了一個加速減少貧窮和達成發展目標的機會。當時一份關鍵的策略文件是這麼說的:「好消息是,全球有充足的存款,約有17兆美元(約551.89兆新臺幣),且市場流通性是歷史以來的新高。」
壞消息是,這一切都只淪為幻想,發展融資格局反而都被顛覆了。自2022年以來,外國私人債權人從開發中經濟體的公共部門借款人那裡提取的債務償還金額,遠比其提供的新融資多了將近1410億美元(約4.59兆新臺幣)。
但有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外:在2022年和2023年,世界銀行及其他多邊機構注入的資金,比其償債支出多了將近850億美元(約2.76兆新台幣)。因此,多邊機構被推向了一個它們從未被設計扮演的角色:它們如今成為最後貸款人,動用稀缺的長期發展資金來填補其他債權人撤出所留下的空白。
去年,多邊機構約占開發中經濟體長期外債的20%,比2019年高出五個百分點。目前多邊機構向全球26個最貧窮國家提供的發展援助,有將近一半來自世界銀行的國際發展協會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IDA)。2023年時,世界銀行佔IDA合格國家淨債務流入總額的三分之一,相當於167億美元,是10年前的3倍以上。
這些現象反映了一個破碎的融資體系。由於公共資本和私人資本對發展至關重要,長期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重新啟動資本流動——這曾在本世紀頭十年惠及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然而,當時風險與回報的平衡不像現在這樣極端不對稱:多邊機構和政府債權人承擔了幾乎所有風險,而私人債權人卻幾乎享受了所有回報。
當2022年和2023年全球利率飆升,導致最貧窮國家的債務困境加劇時,世界銀行延續了其一貫做法。它從提供低息貸款轉向向債務困境的高風險國家提供紓困,同時增加了對這些國家的整體融資,通常伴隨30至50年的寬鬆還款條款。然而,私人債權人卻選擇退出,因為高利率完全彌補他們所承擔的投資風險。
在缺乏可預測的全球債務重組體系的情況下,多數面臨困境的國家選擇硬撐,而非違約,因為違約可能導致它們被全球資本市場無限期拒之門外。在某些情況下,世界銀行的新融資剛到手就被用於償還私人債權人的債務。
在2023年,開發中國家僅為了償還債務就花了創紀錄的1.4兆美元(約45.52兆新台幣),將近這些國家4%的國民所得毛額。雖然本金的償還金額保持穩定,約為9510億美元(約30.92兆新台幣),但利息的償還金額激增超過33%,來到了4060億美元(約13.20兆新台幣)。對於很多開發中國家,此現象的結果是災難性的資金轉移,資源從對於長期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的領域移走,例如健康和教育,以償還債務。
世界上最窮、最脆弱的國家,也就是有資格向國際發展協會借錢的國家,被壓榨得特別嚴重,自2013年以來,他們在外債上的利息支出已經翻了四倍,來到了歷史新高的346億美元(約1.13兆新台幣);對有資格向國際發展協會借錢的國家來說,其利息支出平均已經將近相當於6%的出口收入,是自1999年以來的新高,其中部分國家的利息支出負擔介於出口收入的10%且至高38%。超過半數的有資格向國際開發協會借錢的國家不是陷於債務困境就是有債務困境的高風險,或是私人債權人正在撤資中。
這些事實展現了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遭受的不是流動性的問題,而是正在轉移的償付能力危機。提供他們剛好足夠的融資,以幫助它們履行立即償還的任務,或許可以敷衍這問題,但這只會延長它們的債務煉獄。若這些國家有試圖降低自己的債務負擔,他們需要的是更快的成長,但是更快的成長就需要更多的投資。有鑑於他們債務負擔的規模,這個目標不太可能實現。而就現在的趨勢,他們的償付能力永遠無法恢復。
我們需要面對現實:面臨債務困擾的最最貧窮國家若要維持經濟成長和持續繁榮,就需要減免債務。我們需要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全球體系,以確保所有開發中國家在貸款時能公平競爭。主權借款人理應享有國內破產法通常會提供給債務纏身的企業和個人的一些保護。
至少與債務纏身的企業和個人在國內破產法下所享有的一部分保護。向貧窮國家提供高風險、高利率貸款的私人債權人,應在投資失敗時公平地承擔部分成本。
在國際互信不斷削弱的時代,確立這些原則將是一場奮戰。但如果沒有這些原則,所有主要的發展目標都將繼續面臨危機,最終落得與「從十億變成兆」承諾相同的命運。
吉爾(Indermit Gill)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發展經濟學資深副總裁。
(翻譯:陳冠綸,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