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極權視角:習近平重建強人統治 持續上演天安門悲劇

裴敏欣(Minxin Pei)    2019年06月05日 07:00:00

裴敏欣

 

● 華裔美國政治學家,專長中國政治經濟、中美關係

●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

● 著有《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的潰敗》(China’s Crony Capitalism)

 

中國走向開放社會的進程,在1989年6月3日、4日人民解放軍屠殺至少幾百名、或上千名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和平示威的人民時,戛然而止。

 

這場鎮壓已成為中國執政者的永遠的污點,儘管中國不遺餘力地洗白歷史,壓抑集體記憶。

 

30年後,中國鎮壓示威決定的後果變得更加難以擺脫。

 

回顧往事,這場悲劇很顯然地決定性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排除了漸進和平地轉向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的可能。

 

值得銘記的是,天安門屠殺前的10年讓中國人民充滿了希望。

 

當時,中國有個選擇,它可以回到20世紀50年代更正統的史達林主義(Stalinist),而非是毛澤東主義模式(Maoist),體制中的保守派支持這條路。

 

此外,中國也可以採取漸進的改革發展市場經濟、法治以及更加開放的政治制度,這是當時溫和自由派的希望。

 

或者,中國更可以效仿臺灣和南韓的新權威主義(neo-authoritarian model)模式,在一黨專政下實現經濟現代化,鄧小平始終提倡走這條道路。

 

這三個派系(保守派、改革派以及新極權主義現代化派)在解放軍的坦克和部隊開進廣場前陷入了僵局。

 

包括這場大屠殺、幾個月後十分巧合的柏林圍牆(Berlin Wall )倒塌,以及1991年12月蘇聯的解體,改變了這一切:最後只有新權威主義選項存活下來。

 

天安門鎮壓後的政治清洗幾乎將自由派消滅殆盡,而因共產主義失勢而士氣低落、惶惶不可終日的保守派,也無法拿出可行的生存策略。

 

但是,儘管新權威主義派掃清了障礙,但到1992年,當87歲的鄧小平開始歷史性的南巡以拯救體制、也為自己的鎮壓決定贖罪時,新極權主義派和保守派已經合為一體。

 

對於1989年後的秩序,沒有簡單的標籤能夠準確描述,但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務實主義(pragmatism)、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以及戰略克制(strategic restraint)。 

 

尤其是務實主義,讓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國嘗到了甜頭。

 

在國內,靈活的政策方針讓體制能促進經濟成長,收編社會精英,應付管理權威受到的挑戰,而鄧小平「韜光養晦」的訓令也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指導原則。

 

中國始終將西方視為一種生存性的意識形態威脅,利用持續培養民族主義情緒來對付它們,但中國領導人知道,他們是自由國際秩序的搭便車者(free-rider),因此,小心翼翼地避免與美國發生任何衝突。

 

與此同時,在經濟方面,中國採取了大膽的市場改革,開放程度甚至較20世紀80年代更有過之,但並沒有放鬆對經濟重要部門的控制,如金融業和國有企業。

 

在這段約20年的時光裡,鄧小平的生存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謂的中國經濟奇蹟提高了中國統治的合法性,也迅速讓中國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但這「後天安門秩序(post-Tiananmen order)」却在2012年年底習近平成為中共總書記後驟然而止。

 

習近平重建了強人統治,重振了列寧主義,重施極權主義社會控制,最重要的是,他直接挑戰美國,這與1989年以來的務實主義、精英權力共用和戰略克制背道而馳。

 

儘管如此,公平地講,鄧小平的新極權主義模式一直存在致命缺陷,使其難逃死亡宿命。鄧小平本人刻意迴避了政治改革,使得體制喪失了阻止毛澤東式人物回歸的機制。

 

在某種程度上,在鄧小平去世後的兩位中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非常幸運,他們受到強大對手的制衡,即使他們想復興個人統治也不可能。

 

同時,由於經濟發展產生了惡性裙帶資本主義,大部分精英主持著體制內部密不透風的庇護網路,因此很容易成為「反腐敗」清洗的對象。

 

在習近平時代,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政治鴻溝不斷拉大,即使經濟一體化有所深化。

 

中國煽動境內民族主義來增強自身合法性的做法非常有效,充裕的財力能夠撐起巨大的鎮壓機器,包括惡名昭彰的防火牆。

 

如果中國不曾獲得如此大的財富和實力,這些其他發展趨勢可能根本不重要。但中國回歸硬性威權主義,加碼國家資本主義,放任地緣政治野心,最終讓西方開始對中國反目。

 

從很多角度講,目前的中國又回到20世紀50年代,由一位公開要求黨「不忘初心」的強人所領導。

 

意識形態教育再次被強化;美國又成了敵人,俄羅斯再次變為朋友,在經過了30年的歧路後,中國走的方向,正是當年必須為天安門廣場鎮壓負責的保守派想要的。

 

中國掌握在一個強硬派列寧主義政權手中,依靠混合經濟及無情的鎮壓來維持,這是持續上演的天安門悲劇。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Lasting Tragedy of Tiananmen Squar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