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康
● 牛津大學校長
● 歐盟外交事務部前部長
● 英國駐香港末任總督
1965年,有幸獲得1位波士頓慈善家慷慨資助的獎學金,我首次踏上美國這片土地,在那次旅程中,足跡踏遍紐約、加州和阿拉巴馬。自此,我便堅定地愛上了美國。
除了英國和西歐以外,美國是我迄今造訪次數最多的國家。
美國的文化、企業家精神和高等教育都讓我欽佩,我有許多美國朋友,我也瞭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如何感激二戰後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領導。20世紀下半葉以來,美國對他國的政策相當慷慨,以前從來沒有哪個獲勝的強權如此對待包括戰敗國在內的其他國家。
世界虧欠美國太多。
不過,儘管我對美國的經濟、智識和軍事實力並不悲觀,但美國的軟實力確實在下降,對於世界各國的積極影響也在減弱。
原因很簡單: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是一個壞人,他周圍的團隊也是一群無能而又危險的空想家,他以一種無禮的姿態,威脅到所有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安全、更繁榮的舉措,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各國透過彼此合作,建立世界場域內的遊戲規則,以及對經濟和政治自由的廣泛認同。
我愛美國,但我不能忍受美國總統。
這是一個悖論,但我只能等待川普任期結束,希望選民能適時送他下台,這個悖論也透過投票而化解。我希望如此。
現在,我又遇到一則類似的悖論,主角換成了中國。
我欽佩中國偉大的文明、藝術、書法和科學技術,及其為人類文明所作出的智力貢獻。自1979年我首次訪問中國以來,我一直深深著迷於中國歷史相關的書籍。在我心目中,流亡作家馬建是過去50年來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當然,他的小說在中國是禁書)。
但同時,我憎惡中國共產黨的所作所為。
特別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在鄧小平、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等人的領導下,中國經濟政策和政治方向多年來正穩步改善。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又將歷史倒轉,尋求恢復嚴格的獨裁統治。
此外,習近平還透過尖端技術來加強獨裁統治,這套技術的實際效果如何,新疆便是近在眼前的例子。在當地,國家無情監視及壓迫數百萬維吾爾穆斯林,並試圖抹殺他們的文化和宗教身份。
當然,川普和習近平在道德層面並無直接對等關係。
但我也無法肯定川普比習近平更尊重自由民主價值觀,這種不確定性令人相當不安,因為這兩個強權在國際舞台上占主導地位,又深具破壞力,美中兩國的決定甚至可能會形塑未來幾年世界局勢的走向。
我並不特別擔心川普和習近平之間的貿易爭端會在不久的將來顛覆世界經濟前景。中美之間將會做一筆交易,因為川普需要向他的支持者證明自己有所作為,而這也將導致所謂的管理貿易(managed trade)。
由於中國承諾將從美國增購大豆和飛機引擎,其對美國的總體貿易順差將有所下降。此外,中國將確保外商更方便在中國投資,並且不再要求他們將智慧財產權交給中國國內的競爭對手。
但中國的經濟模式不會發生根本變化。貸款將繼續政治化,國有企業仍將獲得大量補貼,在本國企業能夠超越外資競爭對手之前,外資企業將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與鄰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將加劇,尤其是中國對南海島礁的軍事化,而且行動並不算隱蔽。中國對台灣發出的言論,也將具有更強的戰爭意味。
中國在依賴債務推動經濟成長的過程中,若出現任何放緩跡象,都會增加其民族主義威脅的聲量。
中國和美國都是偉大的國家,但都處於惡劣的統治之下:一個是列寧主義的獨裁者,害怕歷史重演(譯者注:指天安門事件);另一個則是怪異的民粹主義者,比起自由民主主義更傾向於獨裁專制。
川普的存在威脅到我們許多人關心的重要議題,吾人認為正確的走向是:就應該對氣候變化、促進歐洲合作及重建中東和平達成協議,而非如川普一樣在每次政治衝突中都魯莽地站到遜尼派(the Sunni)這邊,一起反對什葉派(the Shia)。
英國脫歐後變得相當脆弱,因為我們失去了以往並肩的歐洲夥伴,將要獨自前行。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寄希望於川普和習近平粗暴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和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不會導致強權間的衝突,也就是自從修昔底德( Thucydides)記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後,歷史學家和戰略家據此向世人警告的那樣。
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有充分的理由希望華盛頓和北京政權成為更好、更明智的領導者,當然,也希望能儘快看到這種局面。
(翻譯:孟修然,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Great Countries, Bad Leader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