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糧食視角:推廣本土適應性作物 方為非洲營養不良解決之道

卡利巴塔 (Agnes Kalibata)

• 非洲綠色革命聯盟 (AGRA) 主席

福勒(Cary Fowler)

• 美國全球糧食安全特使

 

 

非洲的糧食體系正面臨氣候衝擊、生產力低、供應鏈中斷和土壤退化等諸多挑戰。儘管這塊大陸的耕地面積足以滿足自身糧食需求,但根據2022年統計,每5個非洲人中就有1人營養不良。而要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不僅需要有效的管理,也許最重要的是推廣種植一些更適應當地條件的作物,例如小米、高粱、苔麩(teff)和福尼奧米(fonio)。

 

這些未充分利用的作物長期以來一直是非洲社區的主食來源,具有營養、環保和經濟方面的優勢。遺憾的是,它們往往被食品企業和零售商忽視。為了在2030年前實現聯合國各項永續發展目標,這種情況必須改變。

 

快速城市化和不斷變化的口味,抑制了人們對非洲傳統作物的需求,增加了對少數全球主導性糧食作物的依賴。只有20種植物能夠滿足全球90%以上的糧食需求,其中玉米、稻米和小麥佔了總熱量的60%。然而,僅僅依賴少數幾種主要糧食作物是無法延續的,尤其是在氣溫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如果缺乏有效的氣候應變策略,到2050年,這些作物的產量可能會下降多達30%,屆時將供不應求,甚至導致更多人挨餓。

 

非洲各國政府必須與農業食品業及農民合作,提升對具有氣候韌性、高營養的適應性作物的需求,為非洲大陸日益增長的人口提供糧食。目前這類「有潛力作物」有300多種,而且其中一些已在全球廣受歡迎,包括扁豆、木薯、南瓜和紅薯。但仍有許多潛力作物,僅為種植它們的社區所知。

 

人們對這些作物的興趣正與日俱增。在西非,福尼奧米商業化進程相對成功,這種古老的非麩質穀物正受到國際關注,全球食品品牌家樂(Knorr)將其評為促進地球健康的“未來50種食品」之一。來自非洲之角的苔麩被視為「超級食品」,也越來越受到歡迎。

 

針對減少非洲對玉米和小麥等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的過度依賴,國家政策者和國際夥伴發揮重要作用。加納政府透過政策推廣穀物粉混合,以促進本地紅薯的消費。在肯亞,國際馬鈴薯中心鼓勵當地婦女用黃肉地瓜製作一種名為薄煎餅的薄餅。增加使用這些作物不僅有有利營養,還能創造新的投資機會,特別是消費者已經對這些替代主食有一定的偏好

 

但要改變飲食習慣並打造新的市場,政策制定者必須確保非洲農民和社區從種植適應性作物中受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非洲福尼奧米這類具有氣候韌性的高營養作物的商業化種植,可行性不如傳統主食。在塞內加爾,福尼奧米的脫殼過程需要耗費大量勞動力,最終只有10%的收成能進入市場流通,其餘則被農民及其家人吃掉了,導致目前種植福尼奧米的經濟誘因不足。但這種情況是可以改變的,只要為農民提供更好的設備和加工方法,就可以使這種穀物在更大的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大規模推廣適應性作物及其相關技術需要市場和政策誘因、研究資金和監管改革。由非洲聯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美國國務院發起的「適應性作物和土壤願景」(Vision for Adapted Crops and Soils,VACS )則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該願景倡導採取全球性干預手段,包括適應性作物的土地利用規劃和肥料技術,同時協助政府制定支持政策和建立農業能力,教導農民如何成功種植適應性作物。

 

9月,在盧安達基加利舉行的非洲糧食體系論壇(Africa Food Systems Forum)上,非洲各機構表達了領導這項工作的意願。特別是非洲聯盟委員會在《非洲糧食體系共同立場》(Africa Common Position on Food Systems)取得重要進展,該立場認為,要擴大非洲大陸的糧食供應,就必須對傳統和本土作物進行針對性投資。為實現這一目標,非洲和其他地區的私營部門必須投資研發,利用能吸引非洲和其他地方消費者的適應性作物,提高新一代食品的產量。

 

政策制定者則必須透過與開創性企業、中小企業和非國家行為者合作,消除各類限制因素,推動潛力作物的商業化。這可能意味著利用混合目標等政策,提供稅收減免和補貼等激勵措施,並進行公眾宣傳活動。政府也可以透過採購將適應性作物引入學校、醫院和其他公共機構的菜單中。

 

政府、發展夥伴、私部門和農業合作社之間更緊密的合作可以加速適應性作物的推廣。這些措施可望幫助許多非洲國家實現農業實踐多樣化的目標,減少對玉米、小麥和大米的依賴,達成有利於人類和地球的成長。

 

(本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frica's Food Security Depends on Adaptive Crop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