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爾德(Carl Bildt)
●瑞典前總理
●瑞典前外交部長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攻擊以色列,引發加薩戰爭;在策畫攻擊的哈瑪斯領導人辛瓦爾(Yahya Sinwar)過世後,以色列與軍事勝利的距離似乎史無前例的近。但事實上勝利是否可能會威脅到以色列的長遠未來?
在哈瑪斯發動攻擊後的12個月裡,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inyamin Netanyahu)持續加大力度,企圖動用以色列的所有軍力來對付在該地區的敵人。哈瑪斯和真主黨(Hezbollah)的領導高層已遭殲滅,以色列情報局和軍隊已經證明自己有能力攻擊任何地點,無論是德黑蘭的政府賓館、貝魯特的隱蔽掩體,亦或是加薩的廢墟。
無可否認的,以色列已經重創了哈瑪斯和真主黨,也就是伊朗「反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兩大成員,而且只要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持續,它們就會持續遭到削弱。但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對抗究竟會延續到什麼程度,還有待觀察。繼本月稍早伊朗以大量飛彈攻擊以色列後,以色列看起來肯定會予以回擊,而之後伊朗也勢必會做出強烈反擊。納坦雅胡向來對伊朗疾言厲色,甚至公開呼籲政權更迭;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經準備好要部署以色列的軍事和秘密資產,以實現這個目標。
哈瑪斯的攻擊造成以色列史上死傷最慘重的一天,雖然以色列當時措手不及,但在此之後,純粹就軍事層面而言,以色列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在摧毀哈瑪斯的領導階層、軍事基礎設施和普通士兵的同時,以色列也讓加薩變成反烏托邦的地獄。同樣的,在試圖消滅真主黨的過程中,以色列已讓黎巴嫩四分之一人口流離失所,迫使數十萬人前往敘利亞尋求保護;然而敘利亞本身也飽受戰火蹂躪,內戰已超過十年。
但是軍事勝利將會帶來長期和平嗎?儘管以色列空軍的戰機和無人機已經取得完全制空權,儘管美國不斷替以色列補充重型炸彈,但今日的以色列未必會比一年前安全。
值得我們銘記在心的是,當今以色列面臨的安全威脅,正源自於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Six-Day War)中取得的壓倒性勝利。在擋下阿拉伯多國軍隊的全面進攻過程中,以色列佔領大片阿拉伯和巴勒斯坦領土,包括加薩(以前由埃及控制)和約旦河西岸(以前屬於約旦的一部分)。
在此之後,和平無疑露出一些曙光;以色列分別與埃及、約旦達成協議,有效消除了常規部隊對於以色列的軍事威脅。儘管1993年《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取得暫時的成功,但以色列佔領加薩和約旦河西岸所帶來的威脅依舊存在。儘管阿拉伯國家曾承諾「以和平換取土地」(如果以色列從佔領土地撤軍,敵對行動就會結束),但早在2023年10月7日之前,政治進程就已經陷入停滯並且逐漸惡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在對10月7日事件的譴責聲明中指出,「哈瑪斯的襲擊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因為「巴勒斯坦民眾遭受令人窒息的佔領長達56年」。這項聲明遭到以色列嚴厲批評。但事實就是如此。在10月7日以如此殘酷姿態落實的威脅,就是源自於以色列在過去數十年來未能妥善管理1967年取得的勝利,尤其是占領約旦河西岸和數百萬巴勒斯坦人。
歷史會重演嗎?以色列是否能將最新的軍事勝利果實轉化為邁向和平的政治進程,還是又會落到一個以色列公民長期受威脅的局面?
人們常聽到討論關於加薩、約旦河西岸和黎巴嫩傳出最後一聲槍響的「隔日」。這句話大大低估當前的挑戰。唯有在這些地區能夠不假外力地維持數年穩定局面之下,當地所有人才可能過著和平、安全的生活。以色列面臨的困境是,軍事勝利越大,和平與安全之路就越艱難。1967年歷史的後果已清楚地顯示這一點。
對許多以色列人而言,當前的誘惑是在軍事上持續推進:粉碎加薩的斷瓦殘壁、打破黎巴嫩的現狀,並推動伊朗走向政權更迭。但這些成果可能不利於長久和平。在納坦雅胡享受自己的「六日戰爭」時刻之際,其他以色列人應該停下來,反思過去60年歷史。畢竟勝利並不總是帶來和平,特別在中東地區。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