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科技視角:AI普及缺臨門一腳 待企業和政府提供教育敲門磚

尼克森-聖提爾(Justina Nixon-Saintil)    2024年10月26日 07:00:00

尼克森-聖提爾(Justina Nixon-Saintil)
 ●IBM 副總裁兼影響長

 

 

對於那些迫切想把新科技解決方案應用在產業上的企業領導人而言,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提供無限遐想;但AI也能應用於更廣泛而複雜的問題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這個願景正逐漸成真,科技已助益學生增進學習、創造通往高薪職業的新途徑,並使今日教育更能符合明日工作所需。

 

一項近期調查發現,目前在工作中採用AI的美國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當中,約半數對其潛力持樂觀態度。但礙於缺乏教育訓練,AI未能獲得更大規模的採用。

 

幸運的是,克服這項障礙的做法相對簡單。首先,商界領袖和政策制定者應該攜手協力,提供教師關於AI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的免費培訓。這種「培訓種子教師模式」可以透過低成本或免費的線上學習進行,並依據特定教育階段或當地課程內容而量身訂製。這將使教育工作者能更有信心使用新科技,並且開始在課堂上嘗試實際應用。

 

再者,受過AI相關訓練的教師,也較能幫助想要更加了解該領域的學生。IBM一項調查發現,許多學習者希望從事高薪科技工作,但卻因為缺乏相關學歷,認定自己不夠格。其他人則稱,他們根本不知道應該從何著手。這正是生成式AI可以著力之處;它可以推薦符合學習者程度和興趣的課程,並在他們研讀時,提供即時回饋。AI驅動型解決方案甚至可以替學生配對導師,後者可以提供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方面的建議。相較於昔日的線上學習,這帶來更為個人化而即時的教育體驗。

 

縮小AI技能差距的一大障礙,在於創新的速度飛快,導致有大量對專業知識的需求無從滿足。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數據顯示,全球半數勞動力需要提升技能或再培訓技能,但教育訓練市場目前無力負荷。令人鼓舞的是,AI生態系統各領域正在不斷推出新工具,從倫理課程到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課程,再到為學生提供的創意體驗資源等。隨著技術技能的壽命越來越短,我們必須鼓勵青年學子和終身學習者投資在 AI 教育訓練上。

 

在此同時,AI正在促成橫跨各產業和市場的徹底變革;這種大規模轉型需要同樣全面性的因應措施,單單靠個人努力適應是不夠的。協助學習者未來找到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確保這些職位存在。企業決策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須攜手創造就業機會,提供更高價值的工作,讓合格求職者更能維持他們的家庭生計。

 

同樣重要的是多部門合作,舉例來說,「AI 聯盟」(AI Alliance)的主要目的是鼓勵AI系統的開放性,並且加速知識共享;「AI支援型資訊和通訊科技 (ICT) 勞動力聯盟」(AI-Enable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orkforce Consortium)則指引勞工參與相關的教育訓練計劃。這類集體行動正藉著AI熱潮開創契機,建立共同框架,並且發展出著重「技能優先」的態度,以辨識和培養未來的科技領袖。

 

但這些努力才剛起步。在AI時代,產業領袖和政策制定者必須針對教育和創造就業持續發展共同策略,並鼓勵更廣泛的AI基礎知識訓練。身為IBM影響長,我將不斷詢問IBM如何能確保學生、教師、員工和求職者可以從這些進步中受益。儘管透過 IBM SkillsBuild,我們已經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一步,但若要塑造未來產業和工作,還需要更多能夠提供學習者終身個人化教育體驗的AI驅動型功能和程式。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Unlocking AI-Powered Learni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