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可能性可以在預測和決策中發揮強大作用,因為我們通常沒有意識到我們對可能性的感知,也會隨著無知程度的增加而擴大。
~紐西蘭懷卡托大學哲學教授 亞格爾(Nicholas Agar)& Project Syndicate 資深編輯惠特利(Stuart Whatley)
哈佛大學研究衰老的科學家辛克萊爾(David Sinclair)堅信「治癒衰老和癌症其實將會變得很簡單」。馬斯克(Elon Musk)也不斷聲稱很快就會實現人類登陸火星,並大規模部署機器人計程車。許多大企業根據對碳移除技術潛力的高度樂觀預測,設定碳中和目標。當然,也有許多評論者如今堅信「人工智慧將改變一切」。
在一個誇張炒作與真實技術奇蹟如此混雜交織的背景下,企業家、科學家和其他專家是否有點自以為是了?至少,他們強烈偏好用技術解決複雜問題,始終不渝地相信科技進步將使人類更健康、更富有、更聰明。矽谷的核心人物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技術樂觀主義者宣言》(The Techno-Optimist Manifesto,暫譯)中寫到:「只要給我們一個真實世界的問題,我們就能發明一項技術來解決它。」
然而,正如我們在《如何看待進步》(How to Think About Progress,暫譯)書中所指,這種態度受到深受所謂的「地平線偏見」(horizon bias)影響,也就是傾向相信所有專家們能設想用技術達成的目標都能很快實現。這種樂觀源自於科技以往的成就:消滅天花、登陸月球、發明能擊敗西洋棋大師且比放射科醫師更精準的機器。
儘管這些亮點永遠銘刻在集體記憶中,也為人類創造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歸納性證據,但我們往往會忘記(或未能察覺)技術未能兌現承諾的那些時刻。正如歷史是由勝利者所寫的,技術進步的歷史也主要展示了那些取得了突破的故事,給人一種「科技超人」總能達成預定目標的印象。
地平線偏見影響著我們所有人,但在那些有足夠專業知識、能夠第一時間為重大挑戰提供科學和技術解決方案的人身上最為明顯,尤其是在他們試圖向我們推銷某些東西時。這裡的危險在於,這會讓你相信可以預測實現諸如「治癒」癌症或殖民火星等雄心壯志的每一個具體步驟。這種「自以為知」既能增加演講者的信心,也能激起非專業聽眾的希望。
此外,承諾火星旅遊,與聲稱發明時間機器有很大差異。至少前者看起來是可行的,而這已經足夠支撐所有樂觀主義者的信念了。單純的可能性可以在預測和決策中發揮強大作用,因為我們通常沒有意識到我們對可能性的感知,也會隨著無知程度的增加而擴大。你對生物學或太空旅行了解得越少,就越相信在這些領域可以實現的目標。我們也無法確知抗衰老研究能不能讓當代人活上幾百歲。
這是矽谷炒作者最愛利用的盲點,尤其是在諸如ChatGPT發布或mRNA疫苗成功應對新冠疫情等突破性時刻之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望向地平線並接納或調整自己的雄心壯志。或許疫苗背後的科學也能提供「治癒」癌症的答案?當專家表示,「我們無法確知這一最新進展可能迅速導致X、Y和Z的出現」時,已經給了一般大眾興奮不已的正當理由。
但這是種草率的思考方式:因為我們只能推測到達理想目的地所需的一系列後期階段,所以我們就理所當然地忽略了研發過程中難免出現的混亂突發事件。屈服於地平線偏見的我們會說:「為了對付氣候變遷,我們只需要加大碳捕獲技術的研發力度,直到找到一種使之變得廉價且可以大規模推廣的方法。」然而,正是因為我們還不知道這需要哪些技術和科學進步,所以才會想像這是極為可行的。
相較於承認問題可能仍然超出我們的控制範圍(或至少需要花費比預期更長的時間),這種想法會讓我們感覺比較好。但我們應當抵抗這種誘惑。地平線偏見的持久存在,意味著我們既有理性理由、也有道德理由對科技抱持實際的懷疑態度。過度自信會產生道德風險。如果我們可以預見直接空氣捕獲技術或某種以碳為食的奈米機器人最終會被用來逆轉氣候變遷,那麼為什麼還要擔心碳排放呢?
此外,我們應警惕一種心理傾向,這種傾向會使我們系統性地高估用科技解決重大、具有時代意義問題的能力。正如科幻小說、書誌學家I·F·克拉克(I.F. Clarke)近50年前所說,我們抱持著一種「永恆的渴望,認為人類對自然的控制力應該永遠像人類的意志一樣,既迫切又絕對」。現代性讓我們對那些顯然無中生有的技術的想像,變得既容易又令人興奮。儘管我們知道不應全盤押注在這種期望上,但假設技術將使諸如氣候變遷、疫情和癌症等問題迎刃而解,確實令人心動不已。
在面對本質上不確定的未來時,這種傾向可能會削弱我們的準備。我們如果要做好真正適當的準備,就不能依賴嚴重偏頗的過去經驗。在面對重大的全球性問題時,我們必須避免像那些只記得偶爾中大獎的賭徒,卻忘了更多時候都把錢全輸給了賭場。
當然,地平線偏見並不意味著解決文明問題的技術方案無法很快出現。某個孤獨天才可能明天就能破解癌症或氣候變遷難題,推翻對未來的悲觀預測。儘管如此,理性預測的觀點仍然有效。如果你宣布剛買了一張彩券,同時競標一套超出負擔能力的豪宅,就算你最後真的中獎了,也沒人會讚揚你的財務判斷能力。
亞格爾(Nicholas Agar),紐西蘭懷卡托大學(University of Waikato)哲學教授,與Project Syndicate 資深編輯惠特利(Stuart Whatley)、維傑斯(Dan Weijers)共著《如何看待進步:懷疑論者的科技指南》(How to Think about Progress: A Skeptic's Guide to Technology,暫譯)。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