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貝羅
●ETC Group拉丁事務主管
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明顯,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進展仍然令人失望,於是有人開始兜售新的科技方案,聲稱可以力挽狂瀾。
比如,哈佛大學的基斯(David Keith)建議考慮取法地質工程(geoengineering)大規模、高風險地干預地球氣候系統。
在3月份的肯亞奈洛比聯合國環境會議上,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否決了詳細研究地質工程及其對國際治理的影響。與此同時,基斯在美國進行的平流層擾動可控實驗(SCoPEx)似乎也在推進當中。
SCoPEx旨在測試一種叫做「太陽輻射管理( 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 SRM)」的地質工程形式。
SRM依靠所謂的平流層氣溶膠注射(Stratospheric Aerosol Injection),即利用高空氣球向平流層釋放大劑量氣溶膠顆粒,將部分太陽光反射回太空,SCoPEx把一個裝有科學裝置的氣球送至離地面20公里的高空,測試不同物質的反射率。
但該實驗的科技意義遠低於其政治、社會和地緣政治影響。
畢竟,地質工程的風險是極其巨大的,如要大規模部署,SRM將會干擾亞洲季風,並導致非洲乾旱,影響到20億人的糧食和水供給。SCoPEx最初準備測試的硫酸被研究得最多,但使用硫酸可能會進一步消耗臭氧層。(最近,SCoPEx只檢測碳酸鹽。)
最新成立的SCoPEx獨立顧問委員會似乎準備給予某種實驗合法地位,其他人一致認為過於危險。此外,委員會成員完全由美國人組成,大多與菁英機構有關,這讓人懷疑它真正代表誰的利益。
讓人們更加擔心的是,SCoPEx的賣點從根本上說是可操控的。
來自小規模實驗的結果無法可信地評估地質工程所需規模的SRM,氣候科學家已經澄清,瞭解SRM(或其他一切地質工程技術)如何影響氣候的唯一辦法是,數十年的大規模部署,否則,影響無法與其他氣候變數和「氣候噪音(climate noise)」區分開來。
既然地質工程天生不可測試,SCoPEx之類的實驗充其量只能為更大更久的實驗創造動力。既已投入數百萬美元製造相關儀器、聘請大量人手,那麼收集更多資料以及(最終)應該部署這項技術就會變得更容易。
從這個意義上,SCoPEx等專案為億萬富翁和既得利益單方面實施地質工程技術樹立了危險的新先例。
事實上,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和海殷里希·玻爾基金會(Heinrich Böll Foundation)的最新報告《火上澆油》(Fuel to Fire)指出,幾十年來,化石燃料公司一直在投資地質工程。對它們而言,技術免罪卡(get-out-of-jail-free card )是繼續此項高利潤破壞性行為的理想理由。
事實上,基斯本人的公司碳工程公司(Carbon Engineering)最近獲得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雪佛蘭(Chevron)和煤炭巨頭必和必拓(BHP)的6800萬美元,開發另一種可能十分危險的地質工程方法「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即從大氣中直接抽取二氧化碳使用或儲存。
該公司的原始出資人中便包括油砂大亨愛德華茲(N. Murray Edwards,還有比爾·蓋茨)。
放任這些項目在沒有政治授權或機構監督的情況下進行將成為自我監管體系,這套體系完全不足以治理像地質工程這樣的後果嚴重的專案。
因此,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要求各國政府禁止開展地質工程活動,直至全球性的透明有效控制和監管機制就位,這個機制要遵循預防性方針。
CBD的決定將小規模實驗列為例外,但也需要滿足一些條件,而SCoPEx不符合這些條件:進行控制設定實驗,並得到可能受影響的土著和本地社區的自由、事先和知情的同意。
此外,對於SCoPEx,來自公民社會或發展中國家的批評聲音也沒有得到考慮。
SCoPEx的推銷者們似乎準備要利用美國沒有批准CBD這一點。SCoPEx顧問委員會由加州政府官員貝茲沃斯(Louise Bedsworth)擔任主席,這一事實也讓人質疑,這個將自己定位為領袖的州現在是否準備支持最具爭議的地質工程形式。
人類不應該放任將己身的利潤建立在破壞地球基礎上的化石燃料公司繼續以私利行事,而必須制定強力多邊的民主監管機制,其中要包括徹底禁止某些技術的選項。
在這樣的國際體系就位之前,SCoPEx這樣的實驗絕不容許它取得進展,因為它就像為了大規模部署危險技術的特洛伊木馬屠城。
(原標題為《A Geoengineering Trojan Hors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