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人性視角:調薪符合員工期盼 將為企業帶來意外效益

歐尼爾(Jim O'Neill)    2019年11月24日 15:00:00

 

歐尼爾

 

● 英國前財政大臣

● 高盛資產管理前董事長

●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經濟學教授

 

 

美國近期失業率維持在1960年以來的新低3.6%,最近更有各種跡象顯示,由於資方正在緊縮的勞力市場中尋找邊際就業者,勞動人口因此受到吸引而逐漸回流。此外,美國聯邦儲備系統(US Federal Reserve)主席鮑威爾(Jay Powell)也指出,低收入工作者終於迎來調高薪資收入的曙光,該消息也與前述跡象相符。

 

為了進一步幫助低收入工作者,美國眾議院(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於2019年7月通過法案,將聯邦最低工資由時薪7.25美元調高至15美元,該法案原訂要在未來7年內分階段實現。

 

然而,該法案估計很難在由多數共和黨員把持的參議院通過。

 

此外,聯邦國會預算局(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也預估在法案通過後,將會有高達130萬低收入工作者因為最低工資調漲而遭裁撤。

 

時間回到2016年春天,當英國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所領導的政府推出「全國生活工資(National Living Wage)」政策時,該政策也遇到類似的反對聲浪,然而,該政策實施3年後仍不見國內就業收入有任何調高跡象,一直要到近幾個月,勞動人口的薪資漲幅才脫離10年來的停滯不前。

 

英國的「決策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也預測國內按通膨調整後的每周平均真實收入,將有機會超越2007年8月創下的最高點513英鎊(約660美元)。

 

雖然該議題目前仍不是英國選舉辯論中的熱門話題,但作為國內兩大政黨的工黨(Labour)與保守黨(Conservatives),在推動薪資調升上也不遺餘力,兩黨的共同目標也包括提高國內基礎建設經費。

 

2019年9月下旬,英國財政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才剛針對工人法定最低時薪8.21英鎊發出聲明,宣布保障的年限將由25歲擴大至所有21歲以上工作者。他也承諾,英國的最低工資將能在2024年前達到收入中位數的2/3;而在野的工黨也不甘示弱,誓言要在組閣後調高最低工資至時薪10英鎊。

 

兩黨提出的調薪政策,可以預料將對英國商界帶來巨大震撼,許多商業人士也為未來湧現的失業潮提出警告。然而,我卻禁不住去想,調高最低薪資所能帶來的效益面,也許是傳統經濟分析無法歸納出來的。

 

有鑑於資本主義所造成的信任危機日益加劇,企業領袖應考慮更積極接受調薪政策。

 

如同我先前提及的,除了美國的整體就業人數相當充足外,英國及其他西方經濟體在過去10年來的商業投資支出依舊表現疲軟,國家生產力和薪資漲幅也面臨相同困境。這些經濟動向與以下兩種情況不謀而合:公司賺入豐厚利潤的時期,以及理論上有利於投資的總體經濟形勢。

 

按理來講,在低利率、利潤豐厚且公司稅務減少的背景下,企業的確有大幅增加投資支出的完美理由。

 

但事與願違,現實中我們目睹了投資失衡正持續加劇,民眾對於資本主義及民主制度的強烈抵制也在西方國家間蔓延開來,公司企業沒有受到理論上的投資刺激,若非是它們看不見背後長遠的經濟理念,就是因為該產業資本相對不集中,因而不認為有增建房屋設備的需要。問題根源就在這裡,企業間若是缺乏投資,將會導致生產力只降不升;生產力要是不高,則根本不用期待薪資漲幅能永續成長。

 

無論投資停滯不前的理由為何,政府政策肯定與此脫不了關係。

 

當投資市場陷入困境時,由政府介入並提供企業所需的投資資本絕對是相當合情合理的事,而這也是保守黨(Tories)、在野的工黨暗示他們在贏得選舉後將著手的目標。

 

但政策決策者也能改變公司企業的「報酬風險演算(risk-reward calculus)」機制,大幅調高最低工資就是其中一個方法。調高低收入工作者的名義工資(nominal wages)能夠改善其實際收入、增加消費支出,讓國人負擔得起房價,創造一個良性循環。

 

就英國目前的情況而言,提高最低工資對公司造成的支出負擔,使更多企業選擇以資本取代勞力,因而導致產品輸出下降、價格提高,但該現象同時也能成為生產力復興的基礎。

 

不管怎麼說,對於那些認為企業無法適應調薪政策的反對論者,我想向他們指出,自2015年來在民間不斷積累的調薪要求,已經增長至公司不容忽視的地步了。

 

倘若調薪政策能使企業明白「企業社會責任凌駕於下季營收多寡」這個道理,國家勢必能迎接更燦爛的前景。

 

 

(翻譯:高振嘉,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Living Wage for Capitalism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