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再度入主白宮,台灣也立即展開行動,將提出大筆軍購案,證明台灣有防衛自己的意願。不過仔細推敲川普第一任期的政策,與此次競選期間針對台灣的發言,川普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要台灣繳交保護費,而是要台灣強化國防能力,與平衡美台貿易逆差。但把兩件事混在一起談時,就很容易被簡化為美國在索要保護費。台灣為什麼需要向美國證明有防衛決心,是因為美國過去介入國際紛爭時,常遇見當事國態度消極,導致美軍陷入泥淖之中。因此台灣強化國防能力的計畫,不應只停留在提高國防預算與對美採購武器,更要積極強化後備部隊與全民備戰的準備,這也是美國一直希望台灣改善的弱點。目前改善後備軍人教召訓練的計畫已展開,但推動全民備戰的準備卻屢屢受阻,這對台灣而言,其實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面對這樣的情況,台灣政府必需想辦法克服,國防部或許可以重新考慮設立民間靶場的建議。在蔡英文執政時期,不少民眾感受到外敵威脅越來越大,想要改善後備軍人戰力,貢獻一己之力。因此透過政策連署網站,希望軍方開設靶場供民間使用,後備軍人平日可以自費購買子彈,在這些靶場練習射擊。不過這個建議最後被國防部打了回票,表面的原因在於,國防部認為一旦開始收費,就會衍生許多帳務問題。但國防部背後的真正考量,應該是槍彈的管理,才是軍方最擔心的部份。說好聽一點,是國軍對槍彈有非常嚴謹的規定,說難聽一點,是視槍彈如蛇蝎,平日鎖在槍房內,能避免使用就儘量避免,以免出事。近年來在眾多批評下,有較為放寬,果不其然就發生新兵攜帶槍械,躲到廁所擊發自己撿到的空包彈,引發社會質疑國軍管理過於鬆散。
另一方面,在國內高度對立的政治氛圍下,國防部可能也擔心,開放靶場供民間訓練,會被特定極端團體利用,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同時槍械的保養與靶場的管理,都需要耗費人力與經費,而且個人的射擊訓練,能增強多少戰力也受到軍方質疑。畢竟傳統的後備軍人教召訓練,除了基礎的步槍射擊外,還包括各種支援武器,如機槍、迫擊砲、反裝甲火箭、榴砲的專精訓練,並會編成基礎的戰鬥隊伍,模擬各種戰術運用。就一般觀念來說,成建制的部隊才能有效投入作戰之中,所以這種耗費資源,又可能不具實質效益的建議,不被國軍採納。不過國防部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已嘗試開辦後備軍人射擊訓練營,讓後備軍人可以自由報名參加,以一天的時間,進行射擊訓練。由於首梯反應熱烈,隨後還擴大成更多梯次,並在全台各地的基地舉辦。
持平來說,國防部過去反對的理由,並非杞人憂天,但許多都可以用技術手段來解決。而且開辦民間靶場,讓更多人進行射擊訓練,擁有許多好處,還能解決目前政府最迫切希望改善的一些問題。首先,這將成為台灣民眾願意保家衛國的重要象徵。以波蘭為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由於擔心被俄羅斯入侵,開始全力建軍備戰,除了擴編部隊、採購更多武器,還以國家之力,設立許多國營的運動射擊場,並在各地成立射擊俱樂部,讓一般民眾可以參加。波蘭總理甚至親自到射擊場體驗,宣誓一旦俄羅斯入侵,波蘭將組建數百萬的民兵,抵抗到底。而另一個曾與俄羅斯爆發戰爭的國家芬蘭,更一口氣宣布將籌建300座射擊場,還計畫推動射擊成為全民運動。這兩個國家所展現出來的強烈意志,都讓國際社會印象深刻,這也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態度。
其次是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日趨嚴峻,意圖利用認知戰的手段,瓦解台灣社會的心防,達到不戰而勝的效果。國防部為了反制認知戰,提振國人士氣,嘗試了許多方法,但效果都有限。其實在多次的民意調查中,願意挺身而出,為保衛家園而戰的台灣人,都超過半數以上。只是國防部沒有辦法強化這樣的民意,而處於被動的不利情勢中。台灣若能效法波蘭、芬蘭這兩個國家,也設立靶場,推動射擊運動,一定可以給國人更多信心。同時民眾自費進行射擊訓練的畫面,若能不斷透過媒體網路,傳遞到世界各地,也能宣誓台灣的立場。過去曾有關心台灣防衛能力的美國政治人物,建議給台灣每個家庭發一把槍,以強化嚇阻力。這是可以合法擁槍的美國人,不清楚台灣社會情況所做出的建議,雖然台灣不可能這麼做,但推動全民射擊運動是辦得到的。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真的想要保家衛國,為什麼不志願從軍,或是自願參加教召訓練?但這樣的論點其實是強人所難,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涯規劃,只要有依法服役,即使沒有成為志願役軍人,也不能質疑這些人的愛國心。至於目前正在推動的新式教召,一次要兩個禮拜,未來將全面取代舊制的五天教召,時間不能算短。依現行的規定,後備軍人最多進行四次教召,可以請公假,民間企業不得拒絕,並需給付薪水。雖然自願參加第五次教召有鼓勵獎金,但讓後備軍人頻繁教召,不只會影響個人生活,也會讓企業增加負擔,並非長久之計。而且目前的教召,以退伍8年內的後備軍人優先,是依戰時編成守備部隊的員額需求,進行規劃,並沒有擴大教召範圍的打算。這都讓有心加強射擊能力,想在危急之時貢獻一己之力的國人,沒有辦法參加。
國防部或許應該打破舊有的觀念,以儲備民間戰力為目標,在兩個禮拜的正規教召外,利用現有的後備軍人射擊訓練營為基礎,舉辦更多只有一天、甚至是半天的營隊,以小批多梯次,預約或現場報名的方式,讓想要參加的人,都能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參與射擊訓練。一開始可以先集中在周末時段,再視情況增加平日的梯次,先由陸軍基地的靶場提供支援,再逐步於各地設立專用靶場。國防部閒置的營舍與土地不少,有些甚至就在交通便利的市區附近,過去為活絡這些閒置資產,常出售給財團興建住宅,或交給地方政府運用。國防部何不參考國外的經驗,興建具備隔絕噪音設計,輔助設施較為完善的室內運動射擊場,改變過去大眾對於靶場就是簡陋危險、噪音擾人的印象,以推廣射擊運動,達成鼓勵民眾參加的目標,甚至能有助於招募兵源。
開放報名參加的資格,也可以循序漸進放寬。一開始先以具備後備軍人身份的退伍役男為主,接下來擴大到已解除後備軍人身份,但服過兵役,瞭解槍械基本操作的國人。最後讓全體民眾都能參加,未曾服役的人,則要求先上基礎射擊訓練課程。國防部甚至可以考慮引進證照制度,讓參與不同槍枝操作訓練,完成靶場安全講習,並通過背景查核,無重大刑事前科,已經取得證照的人,能自由使用靶場。而未取得證照的人,必需要在教官的指導下,參與每一梯次的營隊,直到取得證照為止。這些技術性的安全措施,在許多推行射擊運動的國家,都已行之有年,成效頗為良好,只要落實管理,並未出現槍彈外流,引起治安疑慮的情況發生。國軍過去的管理方式缺乏外界監督,許多規定流於形式,反而形成對槍彈管理的恐懼心理,也可藉機逐步改善。
推動民間射擊運動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可以消耗彈藥庫存,形成正向循環。過去台灣承平已久,卻又受到外敵的威脅,因此生產大量的彈藥,以充實庫存,做為戰備之用。但台灣地小人稠,實彈演習的空間有限,彈藥消耗速度緩慢,結果造成大量彈藥長期庫存。更大的問題是因為消耗有限,生產的數量不多,外銷管道又不通暢,造成國造彈藥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比外購的還要昂貴,品質也比不上國外的成熟產品。這樣的結果造成國內軍警單位長期傾向外購,進一步導致台灣的輕兵器與彈藥,仍無法完全自製。這對一個長期備戰,有可能面臨戰事的國家而言,是非常荒謬的情況。一些在輕兵器製造領域非常成功的國家,往往都有蓬勃發展的狩獵或射擊運動市場,因為要有市場,才會有穩定且不斷進步的生產線,這也是台灣可以思考的方向。
至於國防部過去擔心的人力、管理、帳務等問題,在役期回復為一年後,憲兵將大幅增員,台灣各縣市都有憲兵隊,可以增加這些憲兵隊的編制,以具備司法警察身份的憲兵,來維護民間靶場的安全,嚴格加以管理。同時替代役中的民防替代役,過去運用成效不佳,往往淪為地方機關的雜役,徒然浪費人力,也可改為民間靶場的行政管理人力。若憂心民間靶場被特定激進團體利用,國防部不妨訂定管理規則,明定民間靶場不能與國防部以外的任何團體有合作關係,除非國防部同意,否則不能外借場地給任何團體使用。最後帳務問題,國防部有開設幼兒園以嘉惠官兵眷屬,雖然不營利,並委外經營,但還是要收取一定費用,難道就沒有帳務問題了?關鍵還是在於國防部願不願意推動,只要全民支持,政府有心朝這個方向發展,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舉一個最好、也是最壞的例子,目前正在興建的軍事博物館,耗時十年,費用一路追加到54億。這個計畫從一開始,就有許多人反對,認為國軍應該專注於戰訓本務,在興建時也遇到諸多問題,外界批評不斷,但國防部都能克服,一直不為所動。未來完工後還要耗費不少人力營運,每年都需編列大筆預算維持,但對於國軍戰力,卻無任何幫助。外界普遍無法理解,國軍為何對於興建博物館如此執著,卻對儲備戰力的民間靶場,如此排斥。而民眾會如此憂慮,在於台灣後備部隊的武器老舊,裝備不足,訓練徒具形式,早就不是秘密。雖然國防部不斷強調問題正在改善中。但參與教召的後備軍人卻不這麼認為。盟邦會質疑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與意願,並不令人意外。台灣必需積極改革以回應這些質疑,重新思考廣設民間靶場,或許是個不壞的選擇。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